7月13日上午,外国语学院“致知讲坛”认知语言学讲习班(暑期学校)开幕式于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举办。我校副校长韩东育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束定芳教授及外国语学院院长林正军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国内认知语言学知名专家牛保义教授、卢植教授、杨忠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邬志辉教授等。国内近200名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曲英梅副院长主持。
会上,韩东育副校长首先致开幕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及参与开幕式的与会人员,并为大家介绍喻有“北国春城”之名的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历程及科研成就,并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束定芳会长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前沿,表达了对外国语学院的诚挚谢意,并提出了对认知语言学讲习班的未来设想。最后,林正军院长向与会人员致辞,简要介绍东北师范大学的历史和外国语学院的概况。
开幕式结束后,束定芳教授及林正军教授分别为学员带来了题为“转喻学论纲”及“语言构式的理据性研究”的学术报告。
在“转喻学论纲”报告中,束定芳教授指出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使用现象,并首先以网络流行语、象形字以及德语词汇sitzfleish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转喻的普遍性,继而从修辞学、符号学和诗学传统,以及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转喻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束定芳教授详细地介绍了转喻的四种分类方式,即关系分类、模态分类、功能分类和语言结构分类。主题报告后,周桂君教授进行总结致辞并开展提问环节。束定芳教授在互动环节中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亲切地给予了宝贵建议。
在“语言构式的理据性研究”报告中,林教授主要从语言构式的理据性入手,探究了理据性和任意性之间关系。首先,林教授认同索绪尔的观点,即语言符号在产生过程中是任意的,同时,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也是任意的,但构式源于语言符号且高于语言符号。接下来,林教授带领我们了解了构式的理据性。构式的内部理据存在于复杂构式的组合过程中。而构式的外部理据表现为其对外部世界的语义体现。林教授指出构式论突破了语言系统的局限,研究视域更加开放,把构式所体现的意义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加工联系起来,更好地解释了构式语义的外部理据。另外,林教授认为构式论从语言内部组合以及图式与实例构式的关系层面,说明了实例构式的产生理据,很好地解释了复杂构式的理据性问题。据此,非典型复杂构式的产生是同样具有理据性,包括图式构式的管窥和压制以及实例构式中成分的相互作用。最后,林教授指出构式论不仅研究语言而且研究言语,语境和语言使用者共同影响语义的实现。报告结束后,刘桂玲教授对林教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开展提问环节,林教授积极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本次东师外语“致知讲坛”认知语言学讲习班(暑期学校)邀请了国内知名的认知语言学专家学者,同时有来自全国各地200余名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参加。此次讲习班为认知语言学青年学者及研究生提供了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得大家能够与知名专家沟通探讨学术前沿研究,交流探讨专业发展方向。学员们有机会聆听大师级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在学术视野、科研方法及专业知识方面都将有所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