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我院在本部427会议室召开了“十五五”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杨忠教授和张绍杰教授莅临指导,学院党政班子、教授委员会成员、各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系主任及中心主任共同参会。会议由高瑛院长主持。

高瑛院长首先代表学院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并表示本次研讨会对于学院未来的工作和规划具有重大意义。高院长强调,本次会议主要研讨的问题是学科方向定位和优势特色凝练,并期待通过专家们的指导和分享,助力学院明确下一阶段学科发展的主攻方向。

刘建军教授在发言中通过深入分析外语学科的现状指出了学科定位的重要性。他强调,外语学科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时预计缩减规模。因此,如何更好地与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学科结合将会影响外语学科的定位以及未来发展。同时,刘教授提出,师范院校应发扬自身外语教育特色,将外语研究和中文学习相结合,用AI赋能外语学科发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傅敬民教授由宏观到微观,分析了国家意识、地方意识、学校意识和学院意识这四个因素对学科建设的影响,并指出目前学院翻译专业的重点和特色缺失的问题。他强调东师外语学科建设的转向应与国家意识保持一致,在外语教育、翻译教育和人工智能翻译研究等方面着重发展。

两位教授在发言中深刻指出,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外语学科必须更新观念,并紧密结合国家社会发展与学科自身遇到的问题,尤其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强调,外语学科的发展应紧紧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例如将外语培养与教师教育研究相结合,并积极借助理工科的思维优势,探索新的外语学科发展路径。
杨忠教授从AI 翻译的角度切入,强调AI目前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译,在合理利用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本身的创新能力。杨教授强调,要充分考虑东北师大外国语学院的定位,结合基本国策,更好地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加强建设。他指出,学院在MTI的建设上拥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未来,我们应有足够的信心实现DTI的建设目标。

张绍杰教授充分肯定了其他教授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跨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外语学科的发展不仅要结合国家背景,同样也要与学校发展相适应,外语学院要为师大的发展做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竞争,充分考虑学院学科发展传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跨学科融合发展中寻求新的增长点。

此外,学院于当日还隆重举行了柔性引进人才聘任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庞立生、人才办主任周丹丹,以及外国语学院班子成员、教授委员会委员、各学科方向带头人共同出席,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聘任仪式由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商应美主持。高瑛院长宣读聘书,庞立生书记与周丹丹主任颁发聘书并讲话。
周丹丹主任代表学校人才办,承诺将全力做好人才发展与服务工作,为人才提供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坚实保障。庞立生书记高度肯定人才引进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学校党委将外语学科视为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基石,对其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吸引人才加盟将为学院带来宝贵的思想引领、方向引领和团队引领,助力外语学科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高瑛院长感谢学校对外国语学院的特别支持,表示学院将积极汇聚高端人才、提振发展信心,坚持守正与创新,为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