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 卢德平
报告地点: 外国语学院本部701室
报告时间: 2016年11月09日(星期三) 13:30
主讲人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授。1992年留学日本,1997年在日本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普拉茨堡分校校长顾问,美国阿拉斯加州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多次应邀赴奥地利、美国、法国、瑞典、加拿大、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符号学经典理论、语言哲学、社会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著有《青年文化的符号学阐释》、Research in Semiotics of Myth(英文)等学术专著。
报告简介:
在社会学和语言学里存在着两条发展线索:一条线索以把社会和个体分离开来,且特别强调前者及其规则为特征,另一条线索则坚持以统一的视角看待社会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把社会规范视为内在于个体行动或实践,而非强加于日常生活具体实践的外部力量。第一条线索至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达到顶峰,而第二条线索则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里提高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分析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这两条发展线索,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符号的本质属性。本文旨在揭示实现于戈夫曼,但又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所忽视的这一符号学思想的重要转折。这一重要转折可以表述为:将符号的本质特性从外部强制性的规范引导到日常生活的互动情景,并将符号的社会属性这一维度与个体的日常实践内在统一起来。